1. 主页
  2. 路孚特博客
  3. 上线一年: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July 25, 2022 | 交易洞察

上线一年: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Luyue Tan
Refinitiv 碳研究团队高级分析师
2022 年 7 月 16 日,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ETS) 已上线一周年。就所覆盖的排放量而言,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交易价格也在稳步上涨。除解决各种挑战(包括受访者在路孚特 2022 年碳调查中指出的挑战)以外,该市场在 2022 年至 2023 年期间将迎来扩张,并将纳入新的工业部门。
                                                                                                                                                                                  
1. 在投入运营的第一年就有 2000 多家电力企业加入该体系,其中发电厂需强制加入该体系。
2. 交易价格稳步上升,与交易启动时相比上涨 20%。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的市场价值达到 85 亿元人民币(约 12 亿欧元),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交易量接近 1.94 亿吨。
3. 路孚特第 17 次年度碳市场调查提供的各种洞察深入探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预期的扩张领域。在各项挑战中,政策清晰度和不透明的数据占据榜首,而新的基准、监管重点、向更多行业部门和投资者群体扩张则是 2022 年至 2023 年的重点关注领域。
                                                                                                                                                                                  
 
欲通过电子邮件收取更多数据驱动洞见相关资讯,请订阅《路孚特视角》周刊 (英文)

一年前,在 2021 年 7 月 16 日,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ETS) 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SEE) 启动交易。

这个全国性碳市场汲取了中国对 8 个 ETS 试点项目的 10 年运营经验,在推出的当年就有 2000 多家电力企业加入其中。

目前仅发电厂需履行合规义务,但这一范围在今后几年将会扩大,届时所有工业部门都可能被纳入其中。

路孚特碳研究:使用建模和预测技术了解碳排放配额的供需趋势,以及对碳和排放定价的相关影响

就所覆盖的排放量而言,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如今已迎来交易启动一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交易价格也在稳步上升。

  1. 截至 2022 年 7 月 16 日,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市场价值达到 85 亿元人民币(约 12 亿欧元),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交易量接近 1.94 亿吨。
  2. 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的价格已从每吨 48 元人民币(约 6 欧元)飙升至最高每吨 61 元人民币(约 9 欧元),价格波动区间为每吨 58-60 元人民币(约 8-9 欧元),自交易启动以来上浮了 20%。
  3. 路孚特 2022 年碳市场调查的受访者表示,许多关键挑战(包括不透明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报告与核查问题)都对当前的市场流动性产生了影响。但随着市场日趋成熟,流动性将会提高。
  4. 2022 年是中国迈向“双碳”目标的第二年,随着碳市场进入了新的时代,碳市场正在经历扩张和进一步的设计修正。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交易的首年表现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中国气候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经历逾 10 年的准备后,将会帮助中国实现气候承诺。

在第一个交易年,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 2022 年 7 月 15 日(即交易启动一周年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每吨 58.24 元人民币(约 8 欧元)的价格收市。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时间线

资料来源:路孚特 Eikon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首个合规期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结束,并且与预期相符。

在 2021 年的 114 个交易日里,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总交易量达 1.79 亿吨,合规率高达 99.5%(相比之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在 2005 年,也是其交易启动的第一年的合规率不到 80%)

碳排放配额在当年的收市价格为每吨 54.22 元人民币(约 8 欧元),较 2021 年 7 月 16 日的开市价格上涨 13%。

每日交易量 -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 年 7 月 16 日至 12 月 31 日

资料来源:路孚特 Eikon

 

2022 年上半年,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在该市场的总交易量达 1500 万吨,价格区间为每吨 55-60 元人民币(约 7-8 欧元),数据包括上市和场外大宗交易。

尽管此价格水平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每吨二氧化碳约 80 欧元的价格相距甚远,并使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推动减排方面的影响受到质疑,但该配额的价格正在稳步上升。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每日交易价格和交易量

来源:路孚特 Eikon

 

随着中国朝着“双碳”目标迈进,该全国性市场正经历扩张和进一步的设计修正。该全国性市场将逐步成熟,标志着中国推动脱碳的新时代来临。

 

未来的主要挑战

根据路孚特 2022 年调查的结果,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数据质量和检测、报告与核查 (MRV) 问题。

近乎一半的受访者将不透明的基础数据列为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营的最重要挑战。

 

 

该结果得到了中国生态环境部有关数据的印证,该机构在 2021 年 10 月至 12 月召集建立 31 个工作组负责调查企业的合规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 2000 个合规实体中,大多数都存在某种涉及排放 MRV 的数据问题。交易因此推迟到 2021 年下半年才启动:中国政府将配额分配推迟了 2 个月,并下令各省对历史排放报告进行复核。

 

在路孚特 2022 年的调查中,近一半受访者将 MRV 和技术问题列为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面对的最紧迫问题,并明确指出信息缺失的情况。

这或许反映出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政策的现状,这些政策大多仍处于“草案”或“试行”阶段,或者标上了“用于商议”字样。由于没有实施相关法律,针对数据欺诈的处罚仍然有限。

这些主要挑战目前对全国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影响。但随着市场日趋成熟,流动性将会提高,并会将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演变:见证扩张且预期迎来规划修正

展望未来,2022 年将是中国在双碳目标上取得显著进展的一年。碳排放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排放量规模决定了其重要性。

如果电力和工业部门都纳入其中,预计将覆盖中国总排放量的 60% 至 70%。

即便该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的价格水平还不足以对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基准运行、碳排放报告及核查都在朝正确的前进方向前进。

此外,尽管该碳排放交易体系还存在设计瑕疵,但中国在与欧盟就碳边境调节机制(欧洲立法机构当前就此机制展开讨论)进行磋商时,可利用该体系施加影响力。

随着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第二个合规期,2022 年尚有很多方面值得期待:

  • 生态环境部可能针对该市场发布更严格的新基准
  • 国务院预计最终将批准碳排放交易体系法规,这将使碳排放交易体系政策框架处于更高的监管层级
  • 在 2022 年末或 2023 年将有更多金融投资者参与碳交易,并将推出碳衍生品以供交易
  • 该碳排放交易体系将继续扩大,纳入更多行业部门,并将引入数据收集和基准设置

参与路孚特调查的受访者认为,后续极有可能将钢铁部门的生产活动包括在内。受访者也认为建筑材料(包括水泥)和有色金属也很有可能纳入在内。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可能将逐步引入配额拍卖机制,并减少免费分配。

与欧洲碳市场一样,配额拍卖收入可用于为低碳技术的投资和创新提供资金。

 

中国如何完善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绝非易事。从 2005 年至 2007 年的 3 年试点期开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就经历过重大挫折。紧接着是 2008 年至 2009 年的金融危机,当时由于供应严重过剩,交易价格在数年里都处于个位数水平。

2017 年,随着展开了有关市场改革的讨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终于开始迅速发展。

我们从这些经验中可得知,采取长期且坚定的气候目标并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实行更严格的配额发放规则,将有助于发现碳价格真正的内在价值和减排成本。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功经验将指导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更快地走上正轨,将激励电力和工业部门进行脱碳。

目前,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不包括期货和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发现更多碳产品在中国的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的碳边际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有助于各个部门以最低成本脱碳。因此,该市场尚有可观的提升空间,同时也预计会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

中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路孚特碳研究:使用建模和预测技术了解碳排放配额的供需趋势,以及对碳和排放定价的相关影响

 

 

常见问题

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的市场价值是多少?

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的市场价值达到 85 亿元人民币(约 12 亿欧元),中国碳排放配额 (CEA) 交易量接近 1.94 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