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09, 2023 | 活动
中国夏季论坛主题分享:中国正在经历的结构变化与转型中的复苏

连接全球市场,“数”造金融未来。LSEG 2023市场展望夏季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以下是对这次论坛内容的部分主题分享。
1. 本届论坛旨在探讨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话题包括金融GPT、中国ESG领域的探索、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展望以及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变局。
2.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结构变化,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3.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及董事总经理张文朗博士指出本轮复苏处于经济加速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引擎正经历本世纪第二次大切换。
兴业银行鲁政委:中国正在经历的结构变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结构变化,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正在经历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数字化向绿色化的转型。
这些转型不仅反映在投资、产业、技术等方面,也反映在政策、供应链、消费等方面。
这些转型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鲁政委先生提出以下四个观点:
- 2022年之后,全球制造业的景气度总体偏弱
- 中国第二季度动能转弱,是政策收敛以试图给市场留出更多空间的结果
- 中国产能过剩重来,但与上一轮有本质不同
- 中国当前的房地产表现,其实比想象的要好
2022年后全球制造业的景气度总体偏弱
2022年之后,全球制造业的景气度总体都偏弱。
鲁政委先生提到,从数据来看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 自 2022 年以来一直低于 50,国内制造业 PMI 已经连续 3 个月低于荣枯线,同时需要注意疫情后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订单外流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第二季度动能转弱:政策收敛以试图给市场留出更多空间
第二季度经济动能转弱是政策收敛以试图给市场留出更多空间的结果。
鲁政委先生指出,政府主动淡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专项债、PSL 等政策工具的使用,留给经济自动巡航的空间。
这体现了政府对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的节约,对于经济稳定运行和预期管理是有利的。

中国产能过剩重来,但与上一轮有本质不同
这轮产能过剩与上一轮有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与上一轮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不同,本轮过剩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低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整体水平,说明产能利用率开始降低。
第二,上轮过剩的产业不再继续投资,而本轮过剩伴随着新技术的高投资继续进行,具体表现在光伏、汽车、电子产业领域。

中国当前的房地产表现其实比想象的要好
鲁政委先生提到当前房地产的表现其实比市场想象的要好得多。
但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们不得不接受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逐步降低的试试。
鲁政委先生预测,今年房屋销售如果能卖到 12 亿平米的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水平。
目前房屋库存相对较高,而库销比不高,未来一手房可能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中金公司张文朗:转型中的复苏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及董事总经理张文朗博士从中国经济的转型、投资、消费、出口和通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2023年宏观经济做出展望。
他指出本轮复苏处于经济加速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引擎正经历本世纪第二次大切换;转型时期投资、消费、出口呈现分化是正常现象。
张文朗博士预计全年GDP增长或在5.5-6%之间,通胀总体上比较温和。
中国经济引擎正经历本世纪第二次大切换
张文朗博士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正在从传统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这个过程有挑战,更要把握机遇,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大约从1999年到2008年,出口、投资高增长,背后是人口数量红利叠加改革开放红利的支撑。
- 第二个阶段大约从2009年到2018年左右,房价和信贷互相加强形成的金融周期上行,背后有城市化加速的支撑。
-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2019年左右开始,科技创新加速,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但是2020年到2022年遇上了新冠疫情。
张文朗博士认为,目前我们还处在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换的过程中,许多新现象和变化还在涌现,我们需要用新思维和新视角去观察和研判。
转型过程中,投资、消费、出口难免出现分化
张文朗博士认为,转型过程中不同领域难免出现分化。
他也认为,需要将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
- 投资方面,对传统经济依赖比较高的领域偏慢,而与新经济有关的领域提速。
- 消费方面,场景修复逐步完成,而政策支持有利于消费内生动能释放。
- 出口方面,竞争力改善的行业,即使海外经济增速放缓,也仍将表现出色。
张文朗博士强调,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中的复苏,突破传统框架来分析经济与市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把握新机遇。